原来那些我们眼中的"铁饭碗"211大学,竟然也有被踢出局的风险!
你没听错,就是那些曾经让无数学子挤破头想进的名校,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。
2017年国家推出双一流建设计划时,就明确说了要搞"动态调整",不是终身制。
2022年第二轮评选时,已经有15所高校被警示或撤销建设学科,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。
而即将在2027年启动的第三轮双一流评选,很可能会直接撤销部分高校的双一流头衔!
这不是危言耸听,是真的要"下车"了!
第一个:辽宁大学——文科优势不再吃香
说起辽宁大学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"老牌211,应该很稳啊"。
可现实很残酷——它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已经被列入警示名单!
作为学校的王牌专业,应用经济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只拿到B+,第五轮才勉强升到A-。
这个成绩放在全国来看,真的不够看。
更要命的是,辽宁大学2025年的预算只有13.7亿元,连南方一些双非财经院校都比不过!
你想想,没钱怎么引进人才?没钱怎么搞科研?
而且现在国家重点扶持理工科,文科类学科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。
本省的东北财经大学还在一旁虎视眈眈,随时准备"上位"。
第二个:延边大学——地理位置成了最大障碍
延边大学当年能进211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,国家政策倾斜。
但现在这个优势反而成了劣势——太偏远了!
它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同样没达到教育部的预期目标,第五轮学科评估也就B+的水平。
学校主打朝鲜语、韩语等专业,但地理位置偏僻,很难吸引优秀师资。
2025年预算只有12.57亿元,基本只够维持日常运转,别说引进高端人才了。
虽然是综合性大学,法学、医学都还不错,但没有突出的学科优势就是硬伤。
南方一大批高校都能轻松超越它,本省的长春理工大学也在暗中较劲。
如果没有地域保护政策,延边大学真的很危险。
第三个:中南财经政法大学——"两强合并"也不管用
这所学校可是教育部直属的211,当年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,实力应该很强才对。
应用经济学和法学都是A-,看起来还不错。
但问题来了——它的法学学科居然也在警示名单里!
为什么?因为同类型高校太强了!
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都是A级,凭什么让中南财经政法占这个名额?
学校想搞均衡发展,结果哪个学科都不够突出。
最近还开设了公安类专业,录取分数线暴跌,生源质量直线下降。
这种操作真的让人看不懂...
第四个:新疆大学——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正比
新疆大学是双一流B类建设高校,被称为"984.5",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源。
但五年建设下来,表现真的让人失望。
化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流学科,都没达到双一流标准。
更尴尬的是,学校连续两轮学科评估都没有A类学科!
2025年预算虽然有38.6亿元,但学校规模太大了——87个本科专业,2102名教师,近4万学生。
平均下来,每个人能分到的资源少得可怜。
最致命的是引不来人才,两院院士、国家杰出青年学者等顶尖人才基本为零。
科研水平也跟不上,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有竞争力?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说白了,这4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——综合性大学,学科摊子铺得太大!
什么都想做,结果什么都做不精。
而且都是以文科为主,在当前重理轻文的大环境下,天然处于劣势。
资源分散,没有拳头产品,怎么跟那些专业化、特色化的高校竞争?
淘汰机制,其实是好事
很多人觉得这样太残酷,但我觉得这是必要的。
如果双一流也搞终身制,那跟当年的211有什么区别?
只有引入竞争机制,才能让高校真正有危机感,逼着它们提升实力。
那些混日子的学校该醒醒了——要么努力追赶,要么就准备出局!
这对整个高等教育生态来说,绝对是件好事。
你觉得这4所学校真的会被踢出双一流吗?还是说国家会网开一面?
如果你是这些学校的学生或家长,现在会不会很焦虑?
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,我们一起讨论讨论~
注: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配资门户网址,股票在线开户正规平台,东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